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pdf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pdf(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一.含义:(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1 1)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区别:区别:a、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联系: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五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 1区别: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2 2联系: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六六.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1.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 2为什么: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1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1 1)基本观点:)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 2)三种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七.哲学两大派别:哲学两大派别:2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1 1)基本观点:)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2 2)两种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哲哲 学学 1 1 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含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注意:物质不能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2 2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3.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1.1.含义: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宇宙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2.2.特点:特点: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3.3.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1.1.含义:含义: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包括两层内容: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或时间内,其根本性质未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2.特点:特点: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3.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待事物时既要看到运动绝对性的存在,也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变论(既只看到运动,否认静止的存在)。1.1.含义: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2.特点:特点:客观性、普遍性 3.3.世界观世界观: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普遍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普遍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守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事界,造福人类。1.1.本质:本质: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或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注意:正确的、错误的、鬼神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原因:(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上看);(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看);(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从意识的内容看)。(注意:动物没有意识)2.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并能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3.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内容。(2)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物质物质运动运动静止静止规律规律意识意识 2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3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1.含义: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主体、对象、工具、结果都是物质的;(2)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既把人们头脑中的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2.2.特点:特点:客观实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3.分类:分类: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不能把来源等于唯一途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需要推动认识发展,为认识提供工具)1.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其中正确认识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实践的作用,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认识,检验认识、发展认识。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实践发展。1.1.含义: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2.特点:特点:客观性(最基本属性)、有条件性、具体历史性 3.3.追求真理: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螺旋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地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论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实践、认识、真理实践实践实践与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关系真理真理 4第三部分:认识论第三部分: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5 1.1.含义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包括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1 1)普遍性:)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2 2)客观性:)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2.特点:特点: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 3)多样性(条件性):)多样性(条件性):联系是多种多样性,具有条件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区别:(区别:(1 1)含义不同:)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2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拥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3.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联系:(联系:(1 1)相互依赖:)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否则就失去部分应有的意义 (2 2)相互影响:)相互影响:整体的状态会影响部分功能的发挥;部分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会决定整体。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应当树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其次,要求我们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1 1)系统的特征:)系统的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4.4.系统与要素:系统与要素:(2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着眼于事物整体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1.1.含义含义(实质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关键词: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3.3.发展的途径: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做好充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道路上的困难。含义:含义:A A 量变: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注意:性质没有改变);4.4.发展的状态发展的状态 B B 质变: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注意:性质已经发生改变)(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量变: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与质变关系:量变与质变关系: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好的要积少成多,坏的要防微杜渐)质变: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得以实现。方法论: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发展。第四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第四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 6 6、发展、发展 4 4、矛盾、矛盾 7 7 +创新创新 2 2)(共(共 1919 条原理)条原理)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联系联系发展发展 6唯物唯物辩证辩证法的法的联联系系观观(6 条原理)条原理)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3、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 7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唯物唯物辩证辩证法的法的发发展展观观(3 条原理)条原理)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2、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3、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1.1.含义: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1 1)同一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2.两种基本属性:两种基本属性:(2 2)斗争性:)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3 3)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提示:矛盾双方的依赖是对立、斗争着双方的依赖);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提示:只有双方共处同一体中,才有可能出现对立和斗争)A A:普遍性: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全面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1)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特殊性:特殊性: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紧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矛盾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根据。B B:地位与意义:地位与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 1)区别:)区别:二者含义不同 C C: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3.3.特点:特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 2)联系:)联系: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方法论: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 D D:主次性:主次性: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方法论: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 1)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4.4.两点论与重点论两点论与重点论 (2 2)坚持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时,主要抓住主要矛盾,抓重点辩证法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观矛盾矛盾 8 8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主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3 3)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关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要反对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反对一点论。唯物唯物辩证辩证法的矛盾法的矛盾观观(唯物(唯物辩证辩证法的法的实质实质与核心)(与核心)(7 条原理)条原理)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9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3、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3、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3、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10 1.1.含义: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既自已否定自已,自已发展自已。(注意: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1)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2.2.特点:特点:(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3.3.实质:实质:“扬弃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方法论: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遵重书本知识,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意注意 1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针对复杂事物而言的,主要应用于解决问题、办事情上。如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针对复杂事物而言的,主要应用于解决问题、办事情上。如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针对某一个矛盾而言的,主要用于评价事物的性质,或是如何看待某人某物、及分析形势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针对某一个矛盾而言的,主要用于评价事物的性质,或是如何看待某人某物、及分析形势上。注意注意 2 2:为什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生活 哲学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word 文档 物超所值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