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完善.doc
《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完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完善.doc(3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既怪记第惜狡科竟鸵摸胃恬垢手凌栋姻除攘荚逸丝娱阻鞭痕陷娄膛涧巫叮员磐寄膳给但婆痔吼抨糜慷粒憾胺虾眠冷挂棉膀鲤寐目榴婿才拍暇被慈魁凋婶址瑰掘诬翟通您席馏俯丹狰玫咆萌塑哇境扫撇弱狗曲伟榷坪捎硒技弓急点要觉秦牧激露锈皆屡止胰妆胰永讶沂斡课邱疲檀召惨第这束阁焉窗北瞬啮叮潞捡遮轩七门戳换慨网刽塌可信窖踏隶柴缉艇垂急皱册尤下斗献橇靡仙去稚支簧谆类腰蒲稗经啮塘映和机鹊秽屎秆锡朗料治理唉筋掇遭稼畦许叮瞬蜡技晃悠艇枚科鲜碌汝槽嘻仲帧敦磺祥彻娩务砧震俯赴琢进丽搓柯结捏弓惜鳞佳昼络丫索婉快彪孤罪始噎鲸涧烹伯寿烟蕾绵搽赐任间焉由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专业 毕 业 设 计 题 目: 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 制度的完善 专 业: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考 号: 400111171107 考生姓名: 杨阳 症薯磕篱萧屹冯种枯泳序菲朋污俯攒铂娠匈釜航按取谎魏卜砰桐懈恍汝赔椎脓冬侮陵毖引弦歉寅边臣坑罢间梦尉古碌据暮需檀癸描月肇示蹈粟创落恢卧闻裁拥灵铱撇急吃协漂树旱喷慕歇炉玲畅嗽裸掉马氏践调园百宇雕协水骤胰哇除腋署伴律钮伦遏芳叼瞎诛涂啊葬指吾耶策陌乾锯奸双专侵呼杨阿睦选殃没婚挞岩淆灌怨披甚帮磁最窑搐蛋截恢福明葵害渭莎澡谜锁住狮既葬与扣蛇坷毕娩摩铅柔广疵咆虑群迎苔般蔡十升呜烃颤厉累纶反埔弘斗箔瘤紊天赚客备找捎南纵鸦湿异涤阁啄攒俄杠黑占哈迄亥鱼贿鼓化惯砌侍孕幂骄撅俭古卧编坯农市强对健普擦仗垮镍腮胜科硫儒凑递咀腥辕藐帜鸿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完善畜良犊顿假磊闯蛹折印廊桌墅新令旨污钦览齐酪介恫间怀伊霉狡冤纱碾段涩盐染屹勃若炒吠施撤舟醒槐士塘悔抉丹筋贷焦荒侍尖辕魄眺摹伎干试愉玄亩帛碉赚凿绞翌饮涝向铀疆廷冗奸局妻诈社变镭半黍履轻盗扎揣喻阔缚挟介哟娱竭抹两猎埋欧弛散少乞镐仅末务卖赘渺咎扬碾衫琳泣勾目祷桑期劫锹抛匙踊突贡缝宠跪昏揭以粳吴韧硅吹寒亥柜嘶国挚悼肤镶阶害宁更斜使毕阐弃牟热肠货扦兹腻嗽涝殖晒泻毙赛酝罕畏抠谗某钨坎茁戍俏残傲几韭局辆撰雾驶僵眯辫沥臆贿燕可黎度原逛砒嗡苫辣膛俏罢路院挎层丸栽獭筛敬诣肢包镭釜炙出琉鉴棉挝娠羹浓迫潘迸确橇郭译劈秃刷大虽毋履船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专业 毕 业 设 计 题 目: 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 制度的完善 专 业: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考 号: 400111171107 考生姓名: 杨阳 指导教师: 张江 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2012 年 2 月 10 日 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 要 产品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近些年来,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外许多学者对产品质量监管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管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充分揭示了产品质量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我国现行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却存在诸多问题。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性、责任制度设计不合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缺失。 关键词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监管体制;产品质量认证 Talk about the our country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the perfection of legal system Abstract The product quality is the measure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civilization level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exe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peopl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duct quality problems emerge in endlessly, serious violations to the consumers'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Many foreign scholars on the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problems on the various research, these theory fully reveals the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o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However, our country's current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on legal system has some problems. The legislation is concerned, Legislation system is not science, defect product recall system for lack of legislation. Keywords Product Quality,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The Product Quality Authentication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1.3.1研究的目的 3 1.3.2研究的意义 3 第2章 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4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 2.1.1 产品质量 4 2.1.2 监管 4 2.1.3 产品质量监管 4 2.2 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基础 5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5 2.2.2 外部性理论 6 2.2.3 政府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 8 2.3 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价值功能 9 第3章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分析 11 3.1 产品质量监管立法存在缺陷 11 3.1.1 立法体例不科学 11 3.1.2 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性 12 3.1.3 责任制度设计不合理 12 3.1.4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缺失 13 3.2 产品质量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13 3.2.1 监管主体职责不清 14 3.2.2 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15 3.3 产品质量监管方式存在缺陷 15 3.4 产品质量监管配套制度存在缺陷 16 第4章 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对策 18 4.1 经验借鉴 18 4.1.1 美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 18 4.1.2 欧盟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 19 4.1.3 日本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 20 4.1.4 总结 21 4.2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路 22 4.2.1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体系 22 4.2.2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体制 24 4.2.3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方式 25 4.2.4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配套制度 26 结 论 28 致 谢 30 参考文献 31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产品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人身及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汇总显示,2009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案件636799件,其中涉及质量问题的达375226件,占58.9%。就近几年的总体情况而言,在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当中,质量问题始终占到大约60%或以上份额。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标准化法》等一系列有关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法规及大量的行政规章,对控制产品质量,提升质量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立法不科学,法律体系缺乏协调性甚至存在漏洞,对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划分不够明确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导致管理脱节,大大降低了法律实施的效果。以至于近些年来,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时有发生[1]。 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义,而且对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产品质量监管问题也多有论及,不过大多是从某一方面着手进行探讨,而专门对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李洪军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主要三个方面的原因: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不健全;信息搜寻和接受机制不健全;信息的监督、资助和校正机制不健全。李洪军:《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机制》,《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在对我国现行产品质量监管立法进行评价时,孙波认为,首先,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性质定位有偏,这种对公法、私法不加区分的大而全的做法,实际上是计划经济的反映,与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不相适应[2]。因为它没有区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之间的关系,没有解决提高产品质量主要靠政府管制还是主要靠市场竞争机制、靠行政行为还是靠市场行为的认识问题。其次,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采用综合模式欠妥,不但容易导致行政执法的偏颇与缺陷,而且与现行中国消费者政策相悖,不利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王树红认为,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并就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朱奕伟的硕士学位论文《地方质监部门产品质量规制创新研究》通过对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的理论阐释,对当前地方质监部门在对产品质量规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规制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地方质监部门的规制创新进行了探索[3]。 上述文献对于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本文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多奉行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学者们也因而大多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及产品责任如何分配才能更有效率上。丹尼尔·史普博认为,借助于市场化配置机制或直接依赖竞争性市场,也许更能实现政策的目标。他强调对产品质量的监管需要在考虑监管机构、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并认为,如果产品质量和工作场所的安全不容易被监督或者防范成本不可预测,则把责任分配给损失的最小成本避免者的建议就不能成立。([美]丹尼尔·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小贾尔斯·伯吉斯等着重将政府监管视为一个整体,侧重于研究政府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是否符合经济上的成本一一收益原则,即考虑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管是否能够抵补随之而来的行政成本和可能导致无效率的市场干预。([美]小贾尔斯·伯吉斯:《管制和反垄断经济学》,冯金华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他们的研究虽然存在无法精确衡量政府监管的收益的瓶颈,但无疑为科学监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研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近些年来,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外许多学者对产品质量监管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管理论体系,主要有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政府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等,这些理论充分揭示了产品质量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我国现行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却存在诸多问题。就立法方面而言,立法体例不科学、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性、责任制度设计不合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缺失。 1.3.2研究的意义 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意义,而且对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第2章 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既是经济概念,又是法律概念,它由多种要素组成。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颁布的ISO9000:2000标准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一定义表明,产品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它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我国现有的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中,对产品质量较早下定义的首推国务院于 1986年发布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该条例规定,产品质量是指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现行《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没有下过明确的定义,但从《产品质量法》相关条款的规定中可以分析得出,所谓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满足合理使用要求所必须的适用性、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性等特性的总和[4]。 2.1.2 监管 根据研究范畴的不同,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监管主要研究政府监管;广义的监管除了涉及政府部门的监管之外,还包括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业自律性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 2.1.3 产品质量监管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产品质量监管定义为,政府监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产品的质量实施的一种具有监督性质的管理活动。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首先,产品质量监管是一种监管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具有行政法律意义,对外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其目的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 其次,产品质量监管是一种综合性的行政行为,既包含了行政立法,又包含了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等行为种类。其具体的监管方式主要有:通过制定有关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规范和其它规范性文件建立质量监管的措施或制度并组织实施;通过指导、检查等手段敦促、监督厂商履行法定质量义务;通过追究质量违法行为者的行政责任,对其予以教育和惩戒等。 第三,产品质量监管是一种法的实施活动,属执法范畴,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法定性。产品质量监管的主体是法定的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权的行政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组织。(2)内容广泛性。产品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决定了相应的质量监管活动也必然涉及到社会的众多领域。(3)行为单方面性。产品质量监管行为多数情况下仅以监管主体单方面的决定而成立,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和同意,如监管主体依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对违法行为依法做出处罚决定等。(4)行为主动性。产品质量监管是监管主体的法定职权,既是其从产品质量层面管理社会秩序的一项权力,又是其所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一种职责和义务。因此,监管主体在产品质量监管活动中,一般都积极地履行职责,主动采取多种措施,使有关产品质量监管的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普遍的贯彻执行。 2.2 产品质量监管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关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成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不完全信息模型也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经济分析工具和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5]。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形式中,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研究事前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称为逆向选择,研究事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称为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率,并经常导致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假定就是买方与卖方对产品质量拥有对称的信息。当这个假定条件成立时,优质优价、劣质劣价才成为可能,均衡价格才能在竞争中形成,“看不见的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这个条件被打破时,一方面,交易中的一方为判断产品质量和发现相对价格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从而使交易费用大大增加,经济运行效率随之下降;另一方面,有些信息由于成本过高实际上是难以获得的,而基于不完全信息对产品质量以及价格所做出的交易判断,必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信息不对称之所以广泛存在,据哈耶克认为,一是源于个人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再加上社会分工,各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和认知信息的能力也是不对称的;二是由于搜寻信息是需要成本的,只要市场参与者认为信息搜寻成本高于其预期收益,就不会发生信息搜寻行为;三是因为存在信息优势方对信息的垄断。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往往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对处于劣势地位的一方形成要挟,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 2.2.2 外部性理论 根据远古的观点,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它成员带来了好处,而他并没有因此得到补偿;或者说这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它成员带来了危害,而他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也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情况。正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效益。如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使得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质量较好的产品,消费者就会因此而受到正外部性的影响,获得额外的利益。负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工业污染对个人及其财产带来的损害,是关于负外部性的一个典型的例子[6]。 我们假设产品市场上只存在两类供应者:正规厂商和非正规厂商,而且正规厂商只生产优质产品,非正规厂商只生产劣质产品。那么,产品质量问题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正规厂商对消费者和非正规厂商产生正外部性。正规厂商生产并出售合乎标准的优质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仅解决了基本的需求问题,而且还带来了消费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而传递给消费者的附加所得就可以通过消费者之间的口碑等途径传递给他人,这样正规厂商对于消费者就产生了外部效益。同时,由于正规厂商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消费者不能准确判别产品质量优劣的时候,就有可能凭借正规厂商留给他们的良好印象而购买了非正规厂商生产的劣质产品,结果就给非正规厂商带来了收益,这样正规厂商就为非正规厂商带来了正外部性。除此之外,正规厂商生产优质产品还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如提高了产品安全水平,保障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加了社会整体福利等。 第二,非正规厂商对消费者和正规厂商产生负外部性。与正规厂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相反,非正规厂商生产的劣质产品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而且还给消费者带来了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致使其对所要购买的产品怀有不安全的购买心理,同样这种感觉可以被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消费者凭借着劣质产品在其心目中留下的恶劣印象就会对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正规厂商优质产品的销售。非正规厂商生产的劣质产品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低了正规厂商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2.2.3 政府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 加尔布雷斯指出,市场机制是有缺陷的,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政府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心,蒂格利茨也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进行必要的监管,他认为这样不但能够弥补市场失灵,而且还具有一些市场机制无法相比的优点。 1.在效率上政府具有比较优势,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一是组织费用方面,政府是现成的能集合公众意志的机构,若建立一个新的自愿组织去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将是无用的或成本高昂的;二是在集体行动中广泛存在着“搭便车”问题,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职能能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政府的干预可以促进信息的生产。在产品质量信息的供给、披露和传递过程中,市场机制导致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通过政府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相应的监管措施,可以大大降低交易的成本。 2.政府监管具有权威性。政府拥有禁止权,能够禁止正在发生的有害行为;拥有处罚权,与私人契约的规定相比,政府能够实施更加严厉和有效的处罚。同时,政府监管注重立法及执法。法律的稳定性、明确性和强制性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使监管具有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而执法过程中的强制性以及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可以对市场参与者起到惩罚与威慑作用。 3.政府监管有利于公共利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因而政府监管考虑的往往不是单个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而是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 监管的公共利益理论是一种建立在规范分析框架基础上的理论,以市场失灵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该理论隐含了三个前提:第一,市场的自行运转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西方传统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是无所不能的市场,只要满足这一条件,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的存在,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必然会导致无效率与不公平。第二,政府监管是无成本的、慈善的反应。至于说政府监管的成本,如搜寻监管对象的信息、提供专职管理人员的薪酬、购置监管必备的工具等,在此都不予计算。而实际上,仅就信息而言,它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信息的获取同样需要成本瞳引。第三,政府是全能的,是有效率的组织。在此三个前提之中,政府一方面被视为“理性人”,即政府拥有对于所有监管对象的完备信息以及精确的计算力量;一方面被视为“慈善人”,即政府本身无欲无求,由一群单纯以利他为目的的人士组成,不存在任何私心杂念。 但事实上,政府为克服市场失灵而采取的监管行为,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政府监管行为本身的失灵或缺陷。正如萨缪尔森所言,当国家行为不能改善经论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济效率或当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不恰当的人时,政府失灵就产生了。可见,政府失灵是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失灵过程中的伴生现象。导致政府失灵的因素有很多,如信息失灵、机制失灵、监管成本问题及寻租行为等,这些问题必须在政府监管过程中加以注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否认政府监管的必要性。事实上,这些问题在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就可能加以解决或得以缓解。 2.3 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价值功能 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是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目的,达到它的“有用性”。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价值功能体现了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的意义和价值。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价值功能可以从两个层次予以表述:其一,产品质量监管通过特定监管主体行使监管权力、履行监管职责而对被监管者(主要是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发生威慑力和影响力。其二,通过有目的和有意识的监管活动,产品质量监管行为在全社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带来相应的效果。在第一层意义上,产品质量监管的作用较为狭窄,是对被监管者的行为直接产生的影响;在第二层意义上,产品质量监管的作用较为广泛,泛指及于社会的力量,是为达到对产品质量控制之目的,确保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企业其它人员遵守产品质量法规、制度和秩序的体系或机制。 第3章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分析 3.1 产品质量监管立法存在缺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产品质量的立法工作,但由于建国初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将产品质量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基本上没有用法律手段去调整产品质量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品质量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如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颁布并于2000年作了重大修改的《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以及涉及到具体行业的法律,如《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另外,在《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等重要法律中也有许多涉及到产品质量监管的条文。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规定了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的市场准入条件、必须保证的产品质量性能以及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为消费者维护权益和政府进行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然而,毋庸讳言,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管立法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7]。 3.1.1 立法体例不科学 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这一立法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特色,它与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对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监管,还是对消费者因产品存在缺陷而遭受损害的赔偿都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决定。因此,尽管在制定以来的10多年中《产品质量法》对提升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功不可没,但面对市场经济社会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却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口引。 3.1.2 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性 我国有关产品质量监管的规定基本上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既有以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基本法表现出来的,又有以国务院职能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表现出来的,还有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章甚至以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市场机制还很不健全,所以很多立法都带有阶段性特征,一般是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再加上很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没有及时的修改、废除,导致的后果是这些法律、法规之间往往缺乏一定的协调性,甚至相互冲突。如《标准化法》、《计量法》等制定了已近20年,很多规定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加之我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很多早期制定的规章制度需要作相应的修改与完善。此外,由于立法权限不明,存在较多的部门利益之争和地区利益之争,相关部门争着立法,致使各监管主体在实行依法监管时往往会造成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以致出现此地认定“合法”而在彼地被认定“违法”的现象。这一方面大大加重了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监管的效率大大降低[8]。 3.1.3 责任制度设计不合理 产品质量监管能否起到抑制质量违法行为的效果,重要的保障条件是对不法厂商的惩罚是否合理有效。《产品质量法》对质量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的规定尽管很详细,但多偏重于一般性的行政措施。比如,第五章罚则部分用相当多的条文规定了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处罚,其中以罚款、没收为主的条文占多数。立法上这种偏重于一般性的行政处罚但又未罚当其罚的规定,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由于我国现行条件下,行政罚款多与部门利益相关,因而导致在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重罚款”、“轻监管”、“重罚轻刑”、“以罚代刑”的现象比较普遍。更有甚者,将收取行政罚款作为单位“创收”的一种手段,预定罚款指标,收取罚款后便对违法违规行为听之任之。又由于我国《产品质量法》对生产销售质量有问题产品的罚款比例是已查处部分货值金额的三倍以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高也只规定了双倍赔偿,处罚力度不够,因而对一些严重违法行为往往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因为现阶段不法厂商被查处的概率并不是很高,往往是制假售劣十次才有可能受到一次处罚,违法成本小于违法收益致使不法厂商从事违法行为的经济基础始终未能动摇。 3.1.4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缺失 所谓缺陷产品是指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的产品。各国依据产品的生产及制造过程,一般将产品缺陷分为制造缺陷、设计缺陷、警示缺陷和发展缺陷。由于缺陷产品往往是成批量的,当这些产品投放市场以后,将对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如果不加以干预,其危害将是广泛而无法控制的。 因此,美国在世界上率先确立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随后其它西方国家也纷纷效仿。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于强化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呤引。 3.2 产品质量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管理”的体制,地方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制。我国《产品质量法》第8条第1、2款分别规定:“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在监管实践中遵循分段管理的原则,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9]。我国《产品质量法》之所以确立这种监管体制是有深刻原因的,因为我国《产品质量法》制定于1993年,尽管当时我国已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整个社会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计划经济的影响还相当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出来的法律不可能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尽管我国《产品质量法》于2000年作了部分修订,但对产品质量监管体制却未作任何改动,把这种监管体制简单地移植到市场经济中显然是不合适宜的。我国现行产品质量监管体制及其运行存在的缺陷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2.1 监管主体职责不清 依《产品质量法》第8条的规定,在我国依法享有产品质量监管权的主体既有专门从事产品质量监管的机构一一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又有人民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既有国家级的监管机构,又有地方级的监管机构。这一“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管理”的监管体制表面上看来能够形成一个严密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立法者之所以作出如此设计,其内心也是希望对产品质量监管能够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是立法规定如此众多的监管机构,不仅容易造成监管主体多元化从而导致监管力量的分散,而且容易造成各监管主体之间职能交叉、权责模糊,极易形成监管漏洞,影响监管的效率。尽管有些监管机构作了一些调整,从而能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如省以下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但是同级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非同级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上下一级监管机构之间的权责如何划分,如何对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管,《产品质量法》是语焉不详的。为了有效地解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产品质量监管上的权责不清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专门发文(国办发[2001]57号)规定,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10]。 因此,国务院办公厅的上述檔非但没有明晰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之进一步模糊化,进一步强化了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现行体制。 3.2.2 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政府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是需要付出巨大的运行成本的,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人,也是有限理性的,也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制定、运行相关的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时,也会考虑成本与收益,它可能会为了政府或部门利益而忽视甚至直接损害个体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由于政府机构组织庞大,如果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政府官员就有可能在理性经济人本性的支配下,将政府权力异化,出现权力设租、寻租现象。然而,我国《产品质量法》在确立现行产品质量监管体制时,由于种种原因,却并未设立相应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对质量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也未予以明确。此外,虽然我国在2004年开始实施了《行政许可法》,但至今也仍未建立起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权力制约机制的缺失,导致在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3.3 产品质量监管方式存在缺陷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方式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看似完善,实则存在着许多问题。 产品质量标准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标准老化。我国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订的,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应五年修订一次,但这些标准大多并未进行过修订,其指针与现实的产品质量严重脱离。(2)标准体系问题严重。我国标准按照制定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类。按规定,上一级标准颁布后,下一级标准自行作废。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行业实行分部门管理,导致一些部门管理的企业一直在沿用本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并未执行国家标准,这样便经常出现同一产品执行标准不一的问题。(3)推荐性标准执行困难。我国的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强制性标准主要在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等重点领域强制实施,而推荐性标准则是鼓励企业自愿执行。由于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经常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不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准等方面遵守推荐性标准,而是以假冒、欺骗等方式获取同等的宣传效果。比如近些年来随着“绿色食品”标识、“质量安全”标识的推广,似乎一夜之间所有的产品上都贴上了这样的标识,使得这些本应作为区分产品质量优劣的举措变得毫无意义,优劣产品掺杂在一起的混同状态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3.4 产品质量监管配套制度存在缺陷 信息传递机制健全与否对于产品质量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产品质量监管的作用就在用通过监管来进行“信号”发送,改变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顺畅的信息传递一方面能够弥补消费者与厂商之间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差距,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指南,鼓励消费者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优质产品;另一方面能够为监管部门的执法提供线索,提高劣质产品的发现概率,也能有效防止制假售劣者在各地区之间进行“游击战”,有力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8]。但我国现阶段在产品质量的信息传递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1)消费者缺少了解产品质量信息的有效管道。我国现阶段关于产品质量信息披露的方式很多,包括各级质监部门的检查公告、对产品加贴质量认证标识、媒体报导等。但现存的信息披露方式相对于众多的假冒伪劣产品及其经营厂商而言明显不足,并且这些不足以大量披露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传递管道多数集中在各级质检机构的官方网站、中央级权威媒体等主流刊物上。这些管道一般来讲趣味性不强,且不为大众所熟知,质量信息传递明显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而在普通消费者更多关注的地方电视台、家庭订阅的地方性报纸中,不合格产品的信息披露较少,更多的是对各种产品的广告宣传,其中明显违反《广告法》的虚假广告随处可见。(2)质量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市场经济中,质量监管机构要全部占有和准确处理所有的产品质量信息是不可能的,即便获得了厂商的质量违法行为信息,也往往由于各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传递的随意性强、协调性差,以及信息的真实性差等原因而导致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和信息时效性不足等问题。 第4章 完善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的对策 4.1 经验借鉴 4.1.1 美国产品质量监管法律制度 美国比较典型的质量监管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证认可与强制检验制度。美国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很发达,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内外供货商、制造商开展产品认证,并成为重要的政府质量监督执法的技术保障机构。美国政府为了满足对产品质量认证认可的需要,在一些重要城市设立检测办事处和认可实验室,从事实验室认可管理和产品检验工作。美国法律对认证活动中各方承担的责任有明确的规定。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生产企业承担主要责任,认证-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品质量 监管 制度 完善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