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pptx
《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36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分层总和法.pptx(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分层总和法简介分层总和法简介分层总和法简介分层总和法简介 工工程程上上计计算算地地基基的的沉沉降降时时,在在地地基基可可能能产产生生压压缩缩的的土土层层深深度度内内,按按土土工工程程上上计计算算地地基基的的沉沉降降时时,在在地地基基可可能能产产生生压压缩缩的的土土层层深深度度内内,按按土土的的特特性性和和应应力力状状态态的的变变化化将将地地基基分分为为若若干干的的特特性性和和应应力力状状态态的的变变化化将将地地基基分分为为若若干干(n)(n)层层,假假定定每每一一分分层层土土质质均均匀匀且且层层,假假定定每每一一分分层层土土质质均均匀匀且且应应力力沿沿厚厚度度均均匀匀分分布布,然然后后对对每每一一分分层层分分别别计计算算其其压压缩缩量量应应力力沿沿厚厚度度均均匀匀分分布布,然然后后对对每每一一分分层层分分别别计计算算其其压压缩缩量量s si i,最最后后将将各各分分,最最后后将将各各分分层层的的压压缩缩量量总总和和起起来来,即即得得地地基基表表面面的的最最终终沉沉降降量量层层的的压压缩缩量量总总和和起起来来,即即得得地地基基表表面面的的最最终终沉沉降降量量s s,这这种种方方法法称称为为分分层层总总,这这种种方方法法称称为为分分层层总总和法。和法。和法。和法。分层总和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压缩分层总和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压缩分层总和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压缩分层总和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压缩层范围内地基分层,计算每一分层的压层范围内地基分层,计算每一分层的压层范围内地基分层,计算每一分层的压层范围内地基分层,计算每一分层的压缩量,然后累加得总沉降量。缩量,然后累加得总沉降量。缩量,然后累加得总沉降量。缩量,然后累加得总沉降量。分层总和法有两种基本方法:分层总和法有两种基本方法:分层总和法有两种基本方法:分层总和法有两种基本方法:epep曲线法曲线法曲线法曲线法和和和和e elgplgp曲线法。曲线法。曲线法。曲线法。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2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3 计算原理计算原理计算原理计算原理 一一般般取取基基底底中中心心点点下下地地基基附附加加应应力力来来计计算算各各分分层层土土的的竖竖向向压压缩缩量量,认认一一般般取取基基底底中中心心点点下下地地基基附附加加应应力力来来计计算算各各分分层层土土的的竖竖向向压压缩缩量量,认认为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基础的平均沉降量s s为各分层上竖向压缩量为各分层上竖向压缩量为各分层上竖向压缩量为各分层上竖向压缩量D D D Ds si i之和,即之和,即之和,即之和,即 几点假设几点假设几点假设几点假设 地地基基土土为为一一地地基基土土为为一一均均匀匀均均匀匀的的、的的、等等向向等等向向的的的的半半无无限限空空间间半半无无限限空空间间弹弹性性体体;计计算算部部位位为为弹弹性性体体;计计算算部部位位为为基基础础中中心心基基础础中中心心点点点点O O下下土土柱柱所所受受附附加加应应力力下下土土柱柱所所受受附附加加应应力力s s s sz z进进行行计计算算;地地基基土土的的变变形形条条件件为为进进行行计计算算;地地基基土土的的变变形形条条件件为为侧侧限限条条件件侧侧限限条条件件;计计;计计算算深深度度因因工工程程上上附附加加应应力力扩扩散散随随深深度度而而减减少少,计计算算到到某某一一深深度度(受受压压层层)算算深深度度因因工工程程上上附附加加应应力力扩扩散散随随深深度度而而减减少少,计计算算到到某某一一深深度度(受受压压层层)即可。即可。即可。即可。分层总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计算步骤计算步骤计算步骤计算步骤1 1、绘制基础中心下地基的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分布曲线,、绘制基础中心下地基的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分布曲线,、绘制基础中心下地基的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分布曲线,、绘制基础中心下地基的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分布曲线,求求求求2 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压缩下限深度)、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压缩下限深度)、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压缩下限深度)、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压缩下限深度)如压缩下限下部还有更软的土层,如压缩下限下部还有更软的土层,如压缩下限下部还有更软的土层,如压缩下限下部还有更软的土层,则计算至该土层底面为止;则计算至该土层底面为止;则计算至该土层底面为止;则计算至该土层底面为止;如压缩层内部有基岩,则受压层如压缩层内部有基岩,则受压层如压缩层内部有基岩,则受压层如压缩层内部有基岩,则受压层深度计算至新鲜岩土为为止深度计算至新鲜岩土为为止深度计算至新鲜岩土为为止深度计算至新鲜岩土为为止;3 3、分层厚度的确定、分层厚度的确定、分层厚度的确定、分层厚度的确定 ,天然土层交界面,天然土层交界面,天然土层交界面,天然土层交界面及地下水面为特定的分界面。及地下水面为特定的分界面。及地下水面为特定的分界面。及地下水面为特定的分界面。一般土一般土一般土一般土软软软软 土土土土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4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54 4、计算分层沉降量、计算分层沉降量、计算分层沉降量、计算分层沉降量s si i5 5、最终变形量、最终变形量、最终变形量、最终变形量查查查查e ep p曲线曲线曲线曲线计算中的几个问题计算中的几个问题计算中的几个问题计算中的几个问题1 1 1 1、有相邻荷载作用时,应将相临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叠加到基础自身引起、有相邻荷载作用时,应将相临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叠加到基础自身引起、有相邻荷载作用时,应将相临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叠加到基础自身引起、有相邻荷载作用时,应将相临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叠加到基础自身引起的附加应力中去;的附加应力中去;的附加应力中去;的附加应力中去;2 2 2 2、有相邻荷载时,我国、有相邻荷载时,我国、有相邻荷载时,我国、有相邻荷载时,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采用下式确定沉降规定采用下式确定沉降规定采用下式确定沉降规定采用下式确定沉降计算深度:计算深度:计算深度:计算深度:式中,式中,式中,式中,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 的土层沉降计算值;的土层沉降计算值;的土层沉降计算值;的土层沉降计算值;s s计算深度范围内各个分层土的沉降计算值的总和。计算深度范围内各个分层土的沉降计算值的总和。计算深度范围内各个分层土的沉降计算值的总和。计算深度范围内各个分层土的沉降计算值的总和。具体应用时采用试算法,先假定一个沉降计算深度具体应用时采用试算法,先假定一个沉降计算深度具体应用时采用试算法,先假定一个沉降计算深度具体应用时采用试算法,先假定一个沉降计算深度z zn n 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6【例题例题例题例题例题例题】有一矩形基础放置在均质粘土层上,如图所示。基础长度有一矩形基础放置在均质粘土层上,如图所示。基础长度有一矩形基础放置在均质粘土层上,如图所示。基础长度有一矩形基础放置在均质粘土层上,如图所示。基础长度有一矩形基础放置在均质粘土层上,如图所示。基础长度有一矩形基础放置在均质粘土层上,如图所示。基础长度L=10mL=10mL=10m,宽度,宽度,宽度,宽度,宽度,宽度B=5mB=5mB=5m,埋置深度,埋置深度,埋置深度,埋置深度,埋置深度,埋置深度D=1.5mD=1.5mD=1.5m,其上作用着中心荷载,其上作用着中心荷载,其上作用着中心荷载,其上作用着中心荷载,其上作用着中心荷载,其上作用着中心荷载P=10000kNP=10000kNP=10000kN。地基。地基。地基。地基。地基。地基土的重度为土的重度为土的重度为土的重度为土的重度为土的重度为20kN/m20kN/m20kN/m3 33,饱和重度,饱和重度,饱和重度,饱和重度,饱和重度,饱和重度212121kN/m3kN/m3kN/m3,土的压缩曲线如图(土的压缩曲线如图(土的压缩曲线如图(土的压缩曲线如图(土的压缩曲线如图(土的压缩曲线如图(b bb)所示。)所示。)所示。)所示。)所示。)所示。若地下水位距基底若地下水位距基底若地下水位距基底若地下水位距基底若地下水位距基底若地下水位距基底2.5m2.5m2.5m,试求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试求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试求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试求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试求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试求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例题例题1【解解解解解解】(1 11)由)由)由)由)由)由L/B=10/5=210L/B=10/5=210L/B=10/5=210可知,属于空间问题,且为中心荷载,所可知,属于空间问题,且为中心荷载,所可知,属于空间问题,且为中心荷载,所可知,属于空间问题,且为中心荷载,所可知,属于空间问题,且为中心荷载,所可知,属于空间问题,且为中心荷载,所以基底压力以基底压力以基底压力以基底压力以基底压力以基底压力/接触压力为接触压力为接触压力为接触压力为接触压力为接触压力为 基底净压力基底净压力基底净压力基底净压力基底净压力基底净压力/附加压力为附加压力为附加压力为附加压力为附加压力为附加压力为 (2 22)因为是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因为是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因为是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因为是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因为是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因为是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2.5m2.5m2.5m处,取分层厚度处,取分层厚度处,取分层厚度处,取分层厚度处,取分层厚度处,取分层厚度2.5m2.5m2.5m(3 33)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起)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起)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起)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起)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起)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起)并绘分布曲线见图(a aa)例题例题2(4 44)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曲线见图)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曲线见图(a)(a)(a)。该基础为。该基础为。该基础为。该基础为。该基础为。该基础为矩形,属空间问题,故应用矩形,属空间问题,故应用矩形,属空间问题,故应用矩形,属空间问题,故应用矩形,属空间问题,故应用矩形,属空间问题,故应用“角点法角点法角点法角点法角点法角点法”求解。为此,通过中心点将求解。为此,通过中心点将求解。为此,通过中心点将求解。为此,通过中心点将求解。为此,通过中心点将求解。为此,通过中心点将基底划分为四块相等的计算面积,每块的长度基底划分为四块相等的计算面积,每块的长度基底划分为四块相等的计算面积,每块的长度基底划分为四块相等的计算面积,每块的长度基底划分为四块相等的计算面积,每块的长度基底划分为四块相等的计算面积,每块的长度L LL1 11=5m=5m=5m,宽度,宽度,宽度,宽度,宽度,宽度B BB1 11=2.5m=2.5m=2.5m。中心点正好在四块计算面积的公共角点上,该点下任意深度。中心点正好在四块计算面积的公共角点上,该点下任意深度。中心点正好在四块计算面积的公共角点上,该点下任意深度。中心点正好在四块计算面积的公共角点上,该点下任意深度。中心点正好在四块计算面积的公共角点上,该点下任意深度。中心点正好在四块计算面积的公共角点上,该点下任意深度z zzi ii处处处处处处的附加应力为任一分块在该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的附加应力为任一分块在该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的附加应力为任一分块在该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的附加应力为任一分块在该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的附加应力为任一分块在该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的附加应力为任一分块在该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4 44倍,计算结果如下倍,计算结果如下倍,计算结果如下倍,计算结果如下倍,计算结果如下倍,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所示。表所示。表所示。表所示。表所示。例题例题3(5 55)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第)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第)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第)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第)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第)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第4 44点处有点处有点处有点处有点处有点处有 z4z4z4/c4c4c40.1950.20.1950.20.1950.2,所以,取压缩层厚度为,所以,取压缩层厚度为,所以,取压缩层厚度为,所以,取压缩层厚度为,所以,取压缩层厚度为,所以,取压缩层厚度为10m10m10m。(6 66)计算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结果见下表。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结果见下表。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结果见下表。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结果见下表。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结果见下表。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计算结果见下表。(7 77)由图)由图)由图)由图)由图)由图(b)(b)(b)根据根据根据根据根据根据p pp1i 1i1i=si sisi和和和和和和p pp2i 2i2i=si sisi+zi zizi分别查取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分别查取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分别查取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分别查取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分别查取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分别查取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结果列于下表。的孔隙比,结果列于下表。的孔隙比,结果列于下表。的孔隙比,结果列于下表。的孔隙比,结果列于下表。的孔隙比,结果列于下表。例题例题4(8 88)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即得)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即得)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即得)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即得)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即得)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即得例题例题5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一、分层总和法一、分层总和法地基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地基最终沉降量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1.基本假设基本假设n地地基基是是均均质质、各各向向同同性性的的半半无无限限线线性性变形体,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变形体,可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n在压力作用下,地基土不产生侧向变在压力作用下,地基土不产生侧向变形,可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形,可采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 为了弥补假定为了弥补假定所引起误差,取所引起误差,取基底中心点下的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进行计附加应力进行计算,以基底中点算,以基底中点的沉降代表基础的沉降代表基础的平均沉降的平均沉降2.单一压缩土层的沉降计算单一压缩土层的沉降计算n在一定均匀厚度土层上施加连续均布在一定均匀厚度土层上施加连续均布荷载,竖向应力增加,孔隙比相应减荷载,竖向应力增加,孔隙比相应减小,土层产生压缩变形,没有侧向变小,土层产生压缩变形,没有侧向变形。形。p可压缩土层可压缩土层H1H0s土层竖向应力由土层竖向应力由p1增加到增加到p2,引起孔隙比从,引起孔隙比从e1减小到减小到e2,竖向应力增量为,竖向应力增量为p由于由于所以所以3.3.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n分别计算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各个分分别计算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各个分层土的压缩变形量层土的压缩变形量si,基础的平均沉基础的平均沉降量降量s等于等于si的总和的总和ei第第i层土的层土的压缩应变压缩应变4.4.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步骤e1i由第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得到的相应孔隙比 e2i由第由第i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与附加应力均值之层的自重应力均值与附加应力均值之和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和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孔隙比nei土的压缩应变土的压缩应变n1.1.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线n2.2.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n3.3.确定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分层界面确定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分层界面n4.4.计算各分层沉降量计算各分层沉降量n5.5.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绘制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曲线n确定基础沉降计算深度确定基础沉降计算深度 一般取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一般取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为的比值为20处,即处,即z=0.2c处的深度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处的深度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下限下限n确定地基分层确定地基分层1.1.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与地下水位不同土层的分界面与地下水位面为天然层面面为天然层面2.2.每层厚度每层厚度hi 0.4bn计算各分层沉降量计算各分层沉降量 根据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曲线、根据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曲线、e-p压缩曲线计算任一分层沉降量压缩曲线计算任一分层沉降量 对于软土,应该取对于软土,应该取z=0.2c处,若沉降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处,若沉降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计算至基岩表面为止岩时,计算至基岩表面为止n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d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地基沉降计算深度c线线z线线二、二、规范规范法法n由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提出提出n分层总和法的另一种形式分层总和法的另一种形式n沿用分层总和法的假设,并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和地沿用分层总和法的假设,并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和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均质地基土,在侧限条件下,压缩模量均质地基土,在侧限条件下,压缩模量Es不随深度而变,不随深度而变,从基底至深度从基底至深度z的压缩量为的压缩量为附加应力面积附加应力面积深度深度z范围内的范围内的附加应力面积附加应力面积附加应力通附加应力通式式z=K p0代入代入引入平均附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加应力系数因此附加应力因此附加应力面积表示为面积表示为因此因此利用附加应力面积利用附加应力面积A的等代值计算地基任意深度范围内的的等代值计算地基任意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因此第沉降量,因此第i层沉降量为层沉降量为根据分层总和法基本原理可得成根据分层总和法基本原理可得成层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公式层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基本公式zi-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zizzi-153 4612b12345612aip0ai-1p0p0p0第第n层层第第i层层ziAiAi-1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应该满足的条件应该满足的条件zi、zi-1基础底面至第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层土底面的距离(m)ai、ai-1基础底面至第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均附加应力系数 当确定沉降计算深度下有软弱土层时,尚应向下继续计当确定沉降计算深度下有软弱土层时,尚应向下继续计算,直至软弱土层中所取规定厚度的计算沉降量也满足上算,直至软弱土层中所取规定厚度的计算沉降量也满足上式,若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式,若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zn可取至基岩表面为止可取至基岩表面为止 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30m范围内,基础中范围内,基础中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可以按简化公式计算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可以按简化公式计算 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地基沉降量乘以一个沉降计算经验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地基沉降量乘以一个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系数ys,可以查有关系数表得到,可以查有关系数表得到地基最终沉降地基最终沉降量修正公式量修正公式三、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有关问题三、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有关问题n1.1.分层总和法在计算中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分层总和法在计算中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n 假定地基无侧向变形假定地基无侧向变形 计算结果偏小计算结果偏小n 计算采用基础中心点下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计算采用基础中心点下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 计算结果偏大计算结果偏大n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误差,但精确误差难以估计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误差,但精确误差难以估计n2.2.分分层层总总和和法法中中附附加加应应力力计计算算应应考考虑虑土土体体在在自自重重作作用用下下的的固结程度,未完全固结的土应考虑由于固结引起的沉降量固结程度,未完全固结的土应考虑由于固结引起的沉降量n相相邻邻荷荷载载对对沉沉降降量量有有较较大大的的影影响响,在在附附加加应应力力计计算算中中应应考考虑相邻荷载的作用虑相邻荷载的作用 n3.3.当当建建筑筑物物基基础础埋埋置置较较深深时时,应应考考虑虑开开挖挖基基坑坑时时地地基基土土的的回弹,建筑物施工时又产生地基土再压缩的情况回弹,建筑物施工时又产生地基土再压缩的情况回弹在压缩影回弹在压缩影响的变形量响的变形量计算深度取至计算深度取至基坑底面以下基坑底面以下5m,当基坑底,当基坑底面在地下水位面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取以下时取10msc考虑回弹再压缩影响的地基变形考虑回弹再压缩影响的地基变形Eci土的回弹再压缩模量,按相关试验确定土的回弹再压缩模量,按相关试验确定yc考虑回弹影响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考虑回弹影响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0Pc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应力,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应力,kPa式中:式中:四、例题分析四、例题分析n【例】某厂房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已知基础底面积尺寸某厂房柱下单独方形基础,已知基础底面积尺寸为为4m4m,埋深,埋深d1.0m,地基为粉质粘土,地下水位距,地基为粉质粘土,地下水位距天然地面天然地面3.4m。上部荷重传至基础顶面。上部荷重传至基础顶面F1440kN,土的土的天然重度天然重度 16.0kN/m,饱和重度饱和重度 sat17.2kN/m,有关,有关计算资料如下图。试分别用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计算基计算资料如下图。试分别用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已知础最终沉降(已知fk=94kPa)3.4md=1mb=4mF=1440kN50 1002003000.900.920.940.96e【解答解答】nA.A.分层总和法计算分层总和法计算1.1.计算分层厚度计算分层厚度每层厚度每层厚度hi 0.4b=1.6m,地,地下水位以上分两层,各下水位以上分两层,各1.2m,地下水位以下按,地下水位以下按1.6m分层分层2.2.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地基土的自重应力自重应力从天然地面起算,自重应力从天然地面起算,z的取值从基底面起算的取值从基底面起算z(m)c(kPa)01.22.44.05.67.21635.2 54.4 65.9 77.4 89.03.3.计算基底压力计算基底压力4.4.计算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3.4md=1mF=1440kNb=4m自重应力曲线自重应力曲线附加应力曲线附加应力曲线5.5.计算基础中点下地基中附加应力计算基础中点下地基中附加应力用角点法计算,过基底中点将荷载面四等分,计算边长用角点法计算,过基底中点将荷载面四等分,计算边长l=b=2m,z=4Kcp0,Kc由表确定由表确定z(m)z/bKcz z(kPa)c c(kPa)z /czn(m)01.22.44.05.67.200.61.22.02.83.60.25000.22290.15160.08400.05020.032694.083.857.031.618.912.31635.254.465.977.489.00.240.147.26.6.确定沉降计算深度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根据根据z=0.2c的确定原则,由计算结果,取的确定原则,由计算结果,取zn=7.2m7.7.最终沉降计算最终沉降计算根据根据e-曲线曲线,计算各层的沉降量,计算各层的沉降量z(m)z(kPa)01.22.44.05.67.294.083.857.031.618.912.31635.254.465.977.489.0c(kPa)h(mm)12001600160016001600c(kPa)25.644.860.271.783.2z(kPa)88.970.444.325.315.6z+c(kPa)114.5115.2104.597.098.8e10.9700.9600.9540.9480.944e20.9370.9360.9400.9420.940e1i-e2i1+e1i0.06180.01220.00720.00310.0021si(mm)20.214.611.55.03.4按分层总和法求得基础最终沉降量为按分层总和法求得基础最终沉降量为s=si=54.7mmnB.B.规范规范法计算法计算1.1.c 、z分布及分布及p0计算值见分层总和法计算过程计算值见分层总和法计算过程2.2.确定沉降计算深度确定沉降计算深度zn=b(2.50.4lnb)=7.8m3.3.确定各层确定各层Esi4.4.根据计算尺寸,查表得根据计算尺寸,查表得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5.5.列表计算各层沉降量列表计算各层沉降量siz(m)01.22.44.05.67.200.61.22.02.83.6152925771615381617429e20.9370.9360.9400.9420.94054.77.8l/bz/b3.9aaz(m)0.25000.24230.21490.17460.14330.12050.113600.29080.51580.69840.80250.867608861aizi-ai-1zi-1(m)0.29080.22500.18260.10410.06510.0185Esi(kPa)7448s(mm)20.714.711.24.83.30.9s(mm)55.6根据计算表所示根据计算表所示z=0.6m,sn=0.9mm 0.025 si=55.6mm满足规范要求满足规范要求 6.6.沉降修正系数沉降修正系数j s 根据根据Es=6.0MPa,fk=p0,查表得到,查表得到ys=1.17.7.基础最终沉降量基础最终沉降量 s=ys s=61.2mm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有关问题地基沉降计算中的有关问题1.1.分层总和法在计算中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分层总和法在计算中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 假定地基无侧向变形假定地基无侧向变形 计算结果偏计算结果偏小小采用基础中心点下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采用基础中心点下土的附加应力和沉降 计算结果偏大计算结果偏大 2.2.分层总和法中附加应力计算应考虑分层总和法中附加应力计算应考虑:土体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程度、相邻荷载的作用土体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程度、相邻荷载的作用 3.3.基础埋置较深时,应考虑开挖基坑时地基土的回弹,建筑基础埋置较深时,应考虑开挖基坑时地基土的回弹,建筑 物施工时又产生地基土再压缩的情况物施工时又产生地基土再压缩的情况回弹再压缩影回弹再压缩影响的变形量响的变形量计算深度取至计算深度取至基坑底面以下基坑底面以下5m,当基坑底,当基坑底面在地下水位面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取以下时取10m-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hapt36 压缩性 地基 沉降 计算 最终 分层 总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